槟榔有什么功效与作用?
大家对槟榔都不陌生,有的人特别喜欢吃槟榔的味道。将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好品,尤其是在南方,把它当做一种零嘴吃。槟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身份,就是也属于中药材。它对人的身体有什么的益处,让我来了解一下槟榔的功效与作用吧。
槟榔的作用 杀虫消积,用于肠道寄生虫,蛔虫病、蛲虫病。槟榔驱绦虫最佳,而且槟榔可单用。 行气,用于食积气滞泻痢后重。食积如木香槟榔丸, 泻痢如芍药汤。 利水,用于水肿和脚气肿痛。 过去住高山地带的民众常以吃槟榔来御寒,和消除紧张劳动后的疲劳。 槟榔有杀虫消积、行气、利水和截疟的作用。 槟榔祛湿。槟榔作为“四大南药”之一,还有利水理气,祛湿祛寒的功效。而且嚼食槟榔,有提神醒脑的作用。 槟榔的功效 中医学认为槟榔有杀虫、消积、行气化湿、利湿通便的功用。槟榔能下气、消食、祛痰,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,一般主要作为杀虫药使用,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。 槟榔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,比如生物碱、儿茶素、胆碱、槟榔油等,具有很好的促进消化的作用,对于食积,气滞、青光眼,都有很好的效果。 槟榔是被历代医学学者治病的药果,又被称为“洗瘴丹”,咀食槟榔不仅可以消食下气、祛痰导滞,而且可以促进肠胃吸收,增强肠道收缩能力,有润肠通便的效果。
槟榔的好处
槟榔种子可入药,有杀虫、破积、下气、行水的功效,是我国名贵的“四大南药”之一。主治虫积,食积、气滞、痢疾、驱蛔、外治青光眼,嚼吃起兴奋作用。
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,如脂肪、槟榔油、生物碱、儿茶素、胆碱等成分。槟榔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,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,又有“洗瘴丹”的别名。因为瘴疠之症,一般都同饮食不规律、气滞积结有关,而槟榔却能下气、消食、祛痰,所以在药用爱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。
槟榔果可以食用,沾卤水咀嚼,初次咀嚼者会面红、胸闷,属于正常现象。
槟榔本身有致癌爱,国际癌症研究中心(IARC)已于2003年8月发表专论公布“槟榔果实本身即是第一类致癌物”,亦即槟榔果实即使不加添加物,也有致癌风险。
过量槟榔碱引起流涎、呕吐、利尿、昏睡及惊厥,甚至胸闷,出汗,头昏致休克,不可吞食,.
槟榔有什么作用?
驱虫;消积;下气;行水;截疟。虫积;食滞;脘腹胀痛;泻痢后重;脚气;水肿
槟榔的功效
槟榔——一种生长在树上的热带水果。据说在越南,嚼槟榔是男人们的一种嗜好。在海南的少数民族中,男方到女方家提亲,一定要带上大量的槟榔。所以,槟榔被示为求爱的象征。
槟榔属棕榈科常绿乔木,原产于东印度一带。其干端直而无横枝,就像椰子树一样。树干上有节,羽状复叶,长在树顶端,叶子四面排开,远看临风招展,恰如凤尾。有人说,槟榔树是最有风度的,因为它总是那么潇洒飘逸,透露出南国特有的一种风度。所以,人们常常把槟榔树列为最能代表南国热带气息的风景树。
槟榔不但有较高的观赏价值,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。最先发现它的吃法的是马来西亚半岛的土著民族,他们将果实切细后,用胡椒叶子包着吃,据说这样可以帮助消化。古医书上也说,槟榔能消食祛病,是一味有效的药材。槟榔嚼食后,人往往感到精神兴奋,面颊酡红,身上微微发汗,就像喝过酒一般。过去住高山地带的民众常以吃槟榔来御寒,和消除紧张劳动后的疲劳。
槟榔也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。海南省是我国槟榔的主要产区,入冬是槟榔收获季节。在主要产区的万宁、陵水、定安等县市的街道上,摆满了卖槟榔的摊点。到海南来的游客除了领略宝岛自然风光外,还有不少引人入胜的风俗人情,“客至敬槟榔”就是其一。
根据当地人介绍和古书记载,海南一带很早就有槟榔待客的风俗。早在《南方草木状-槟榔篇》中已有“广交人凡贵胜旅客,必先呈此果”的记载。《南方草木状》为晋代稻谷撰著,成书于304年,是我国最早植物学专著。宋代《岭外代答》一书写道:“客至不设茶,唯以槟榔为礼”。海南人一直把槟榔作为上等礼品,认为“亲客来往非槟榔不为礼”。800多年前,贬居海南岛的苏东坡就曾描绘黎家少女口含槟榔头插茉莉花的情景。可见海南人爱槟榔、种槟榔、吃槟榔的风俗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,广为流传。
今天,万宁、陵水以及五指山区的黎族同胞,依然把槟榔果作为美好和友谊的象征。客人登门,主人首先捧出槟榔果招待。即使不会嚼槟榔的人,也得吃上一口表示回敬。逢年过节,家家户户都备有槟榔果,以敬拜年的贵客亲朋。
海南吃槟榔很讲究,先把槟榔切成片,然后粉上佐料(用贝壳粉调制成膏状物)卷上蒌叶,再放进口里慢嚼,初时味涩,并有绿水,待吐完了绿水,又生丹津,吃后面红耳赤目眩,如醉酒一样。正如当年苏东坡即兴写的“两颊红潮增妩媚,谁知侬是醉槟榔”。
槟榔还是青年们爱情的象征。小伙子一旦看中哪一位姑娘,先向女方家赠送槟榔果(俗称放槟榔),表示求婚之意,如果女方收下,就表示定了婚约。举行婚礼时,槟榔果更是不可缺少的佳品。新郎新娘都要给登门贺喜的亲朋敬献槟榔果,以表敬意。
台湾居民,多有吃槟榔的嗜好。“高高的树上结槟榔,谁先爬上谁先尝……”这支歌在台湾十分流行,也说明台湾人民对槟榔的爱好。在台湾,只要留心观察,就会发现在许多场所,人们嘴里不是含着口香糖,也不是香烟,而是不停地咀嚼着一枚槟榔。
槟榔属棕榈科常绿乔木,原产于东印度一带。其干端直而无横枝,就像椰子树一样。树干上有节,羽状复叶,长在树顶端,叶子四面排开,远看临风招展,恰如凤尾。有人说,槟榔树是最有风度的,因为它总是那么潇洒飘逸,透露出南国特有的一种风度。所以,人们常常把槟榔树列为最能代表南国热带气息的风景树。
槟榔不但有较高的观赏价值,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。最先发现它的吃法的是马来西亚半岛的土著民族,他们将果实切细后,用胡椒叶子包着吃,据说这样可以帮助消化。古医书上也说,槟榔能消食祛病,是一味有效的药材。槟榔嚼食后,人往往感到精神兴奋,面颊酡红,身上微微发汗,就像喝过酒一般。过去住高山地带的民众常以吃槟榔来御寒,和消除紧张劳动后的疲劳。
因槟榔栽培容易,虫害少,价格高,所以台湾农民将槟榔视为摇钱树,称之为“绿色钻石”。在槟榔出产淡季,一颗槟榔可卖一斤鸡蛋的价钱。
台湾的槟榔主要产地大致分布在屏东、南投、台东、花莲、嘉义、云林、彰化等县,其中南投县双冬乡以出产槟榔而闻名。因此,许多经营槟榔的摊贩多打着“双冬槟榔”的牌子来吸引顾客,以示正宗。
槟榔在台湾,和香烟、茶水一样,是人们交际必备的食品,而且消费十分惊人,据说有人一天吃槟榔就花掉新台币上千元(相当于人民币200多元),创造了全台湾纪录。
在台湾,卖槟榔的小店遍布街市,小店一般不到10平方米,上挂“阿娟槟榔”、“阿兰槟榔”之类的招牌,店内坐一妙龄女郎,多穿袒胸露背超短裙,以群徕顾客,人称“槟榔妹”。特别是在公路边,卖槟榔的小店一间挨一间,24小时营业,成为公路一景。
槟榔有个外号叫“和事子”。原来台湾民俗中,有结婚送槟榔的习俗,取其“宾郎偕老”之意。也有人在别人吵架、诉讼时,准备讲和或已达到谈判和解程度的时候,由求和的一方亲往对方家中去送槟榔,以表示“冤家和解”的诚意,使宿怨冰释。可见,在台湾,槟榔的用途早已远远超出了其本来的价值,而充分地进入到社会道德领域。
台湾居民对槟榔的吃法极讲究。食用前,要先把果实切开,将“老藤叶”与蚵壳灰调成糊状,然后夹入切开的果实内,即可咀嚼。还有一种吃法是,将槟榔与甘亓、特制的石灰等配料一起嚼食,吃起来也很有味道。据说在嗜食槟榔成风的台湾客家农村,一个能敬槟榔侍奉公婆的媳妇,往往会受到左邻右舍和全家人的尊敬和疼爱。
台湾把嗜食槟榔的人称作红唇族,这是因为嚼过槟榔后,口唇鲜红,就像涂了口红一般。但常嚼槟榔,牙齿会成棕黑色,十分难看。现代医学发现,吃槟榔容易患口腔癌。据台湾“卫生署”的癌症登记报告,台湾十大癌症中,口腔癌的死亡率和发生率名列第七位,口腔癌病例的死亡数增加速度是癌症总死亡数增加速度的两倍,这个数字与嚼食槟榔有很大关系。孕妇过多嚼食槟榔,有可能造成流产。
槟榔嚼过后,将残渣吐在地上,红迹斑斑,如同血渍,影响公共卫生。在台湾的城市乡村,常常可以在路上见到人们吃过槟榔后吐出的一滩滩红汁,很不雅观。
随着社会文明进步,人们把嗜食槟榔视作比抽烟更坏的不良习惯。尽管如此,如同抽烟一样,嚼食槟榔一旦上瘾很难戒掉,一天不食槟榔,就会感到精神萎糜,四肢乏力,不思茶饭。所以有人说戒烟容易,戒槟榔难。
据不完全统计,台湾2200万人口中有300万人嚼食槟榔,平均每8有中就有1人吃槟榔。过去食槟榔者多为从事体力劳动的中壮年人,现在这种状况有所改变,食槟榔已向各阶层蔓延,且红唇族趋于年轻化。这种现象引起了们的关注,台湾“中央研究院院长”李远哲博士在一次会议的发言中说:“我在路上看到年轻人吃槟榔,会像规劝自己的孩子一样的规劝他们,使这些年轻的孩子们了解生命的可贵。”
由于嚼食槟榔不健康、不卫生、不高雅,有关部门作出规定,禁止在公共场所咀嚼槟榔。在台湾所有的农作物里,槟榔最特殊、最具争议。台湾当局对种植槟榔的态度是“三不”政策,“不禁止、不鼓励、不提倡”。但是农民在高额利润的趋使下,仍大面积种植。1983年台湾槟榔种植面积为5000多公顷,目前已超过4.4万公顷,年产量高达13万吨,已有超过稻米与甘蔗,成为台湾第一大农产品的趋势。